控股公司新模式 迎接挑戰 世平品佳富威共組大聯大 開創多贏新局
•媒體:電子時報
•記者:黃達人報導
隨著中國大陸在全球資訊、通訊及消費性家電等各項產品製造工廠起飛,半導體需求及消耗量也快速成長,為IC通路業者帶來極大的商機。然而在這潛藏極大市場潛力背後,台灣IC通路商不僅必須面對全球最大通路商-Arrow及Avnet的競爭,在面臨「規模經濟」的競爭壓力下,不論是前段的營運、業務端面臨整合的壓力,包含ERP、倉儲(hub)等後段運籌管理系統等皆面臨巨大整合壓力。
為此近年來,台灣IC通路產業中不斷傳出購併、整合的傳聞。然IC通路商的購併、整合與其他電子資訊產業截然不同。主要原因除通路商本身所面臨的組織調整問題外;各通路商的客戶,甚至是所代理的原廠,對於企業整併的態度與意見,更是影響通路商整併成功的關鍵要素。
因應面對規模經濟、提供完整服務、提升管理效益並降低管理成本,解決原廠與客戶的利益衝突諸多課題,亞洲最大通路商世平集團及位居台灣第三規模的品佳,於3月27日宣布合組控股公司—大聯大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。這樣的企業組成,不僅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,對外更可向全球資訊產業展耀台灣在此領域的競爭力及實力。
IC通路產業面臨質變及量變
分析2000年後全球資訊產業可以發現,在欠缺殺手級應用(killer application)及中國大陸等地區大量釋放出廉價的勞動力與土地等資源下,全球資訊相關企業的獲利受到極大影響,進而使得產業生態結構出現新一波重組。
扮演產業鏈中銜接角色的IC通路商在面對下游客戶及上游原廠紛紛走向大型化、講求規模經濟的營運策略下,勢必得做出本質上的轉變。
尤其隨著全球電子資訊產業的變遷,IC通路商由以往的單純貿易商,逐漸轉變為價值服務提供者。從傳統產品的運籌管理角色,進一步提供技術、金流,甚至是資訊流等多樣化服務。為此,IC通路商不僅必須有很健康的財務體質,且必須能招募到足夠的優秀人才,才能提供客戶—包含原廠—所有的服務。
檢視台灣上百家IC通路商—包含35家上市櫃IC通路商,以現有規模,不論在資金募集或是人才招募上都面臨很大的壓力。因此三、四年前開始,台灣IC通路商界內吹起一波波的重組風。
然在IC通路商的整併過程中,除彼此之間組織及企業文化面臨調整的壓力,各通路商背後代理原廠之間的利益衝突,及產品代理權進行換約可能帶來的損失,都是較令人棘手的問題。
面對整併的需要,並同時解決原廠及產品代理線各項問題,世平及品佳選擇以投資控股公司的架構進行整併,一方面可擴大整體的營運規模,不僅有利於資金與人才的募集,提供客戶一次購足(one
stop shopping)的服務;另一方面,在控股公司的體制與平台下,世平及品佳各自保留2家公司的實體性及獨立經營的空間與彈性,不僅可消除原廠對於行銷策略、資源分配及各項代理線的問題,也為日後更多IC通路商的加入,保留寬廣的彈性與空間。
提供客戶更深、更廣的服務
仔細檢閱大聯大的組合可發現,短期內雖無「1+1>2」這等立竿見影的成效,但這家公司的營運卻充滿相當大的潛力。
首先在產品線方面,世平及品佳的組合共涵蓋了全球前25大半導體廠商中的14家大廠,加計富威科技,代理產品總數超過100種品牌。其次在產品結構方面,世平在PC市場近年來的經營下,已具有穩定的基礎結合;配合品佳在消費性電子產品零組件市場的多年耕耘。世平及品佳的整併,包括資源共享、及提升產品整合將可強化如數位電視、個人家庭影音設備,進一步開拓新市場。
再者,從企業營收角度切入,2004年,世平、品佳加計富威科技,三方營收總額已達33億美元,總資產規模超過350億元,相較於Arrow及Avnet約40億∼50億美元的規模,再縮小彼此資產差距後,將能提供客戶更深(規模經濟)、更廣(產品組合)的服務,大聯大儼然具備挑戰國際級通路商的架勢。
擴大營運涵蓋面 強化競爭力
中國大陸、印度等新興市場所帶來的挑戰,除了面對包含Arrow及Avnet等外商及當地通路商的競爭外,尚有幅員廣大、客戶分佈廣泛、關係經營不易、通路建立困難度高等難題。通路商在面臨如此艱辛的環境下不僅自身必須快速成長,還得仰賴背後龐大資金與優秀人才為後盾,才有機會突破重圍,取得商機。此一開拓性的壓力絕非一般中、小型通路商所能背負。
在大聯大的平台下,世平與品佳不僅可藉由產品線及人才的互補,提供客戶更多的服務及客戶覆蓋率,更可有效地提升資源運用自由度及運籌管理效益,這都有助於中國大陸市場龐大商機的開發。
以2004年世平與品佳在中國大陸約計10億美元的營業額計算,大聯大在中國大陸半導體通路市場的佔有率已約達14%。若以中國大陸半導體通路市場2008年可達135億美元規模估測,未來3∼5年,中國大陸將是大聯大最重要的營收與獲利來源。靠著大聯大全面的發展和深厚的基礎,屆時不僅會是Arrow及Avnet等業者最強大的競爭對手,大聯大所能提供的服務,也將讓世平及品佳具備佈局BRICs,甚至是歐洲、日本、美國市場的實力。
有效提升整體管理效益
除前端的營運與業務外,包含hub管理等各項運籌管理體系,甚至應收帳款證券化等財務工程平台及VMI管理平台等的後段資源整合,更是大聯大組成最重要的目的。
不論是放眼中國大陸市場,甚或是BRICs、歐洲等市場,包含ERP等運籌管理體系與管理效益,都是決定IC通路商營運績效的重要關鍵。因此,不論是ERP系統或是hub,都成為通路重要的投資項目,而這些投資都需要耗用大量的資金與人力。
藉由大聯大平台,不僅可使雙方共享既有的各項後段,包含ERP系統、hub及營運據點的資源。日後各項平台的投資上,每年更可節省高達15%∼20%的系統投資金額。例如目前世平與品佳共有16個相同的銷售據點,藉由彼此整合可進一步降低營運據點的管銷費用,提升管理效益。此外未來大聯大以台灣、新加坡、香港、上海及深圳為主要倉儲管理據點,亦可獲得降低倉儲管理成本之效益。
根據世平估算,大聯大成立初期,營業費用率約在3.2%左右,但會以每年0.1個百分點的幅度下滑至2.9%。以營業額計算,約當節省1,200萬美元的費用,整體營業利益率可提升至2.5%。
大聯大日後營運值得期待
世平與品佳合組大聯大一事,為台灣通路產業投下一顆震撼彈,對於此全新的營運模式,不僅所有產業界人士都投注關注的眼光,即便是世平與品佳都尚有許多必須學習及調整之處。
但相較於以往購併的模式,籌組產業控股公司不僅讓世平及品佳得以在實質上擴大營運規模,提升服務內容與品質,客戶端可獲得更多、更廣、更深的全面服務。就原廠及產品線端,因為世平及品佳仍維持獨立的實質運作經營權,因此原代理線及原廠不論和世平或品佳都可維持原有良好合作關係,甚至這些可藉由大聯大更廣大的客戶群,擴大經營面,提高營運效益。
就世平及品佳的立場而言,營運規模的擴大,不僅擴大本身的談判力,甚至提升資金及人才招募的能力,且藉由各項資源的整合,更可達到資訊及知識分享、降低成本及提升管理效益與品質的綜效(synergy),提升企業整體營運競爭力及在國際市場的能見度。從股東的角度分析,這樣的整合,也可提升股東的投資報酬率。
因此,即便許多產業界人士對於合組控股公司的營運模式仍有待觀察,世平與品佳本身的確也有相當多必須學習、調整之處。然誠如大聯大控股董事長黃偉祥所言:「未來市場只存留兩種企業,第一是具有被整併價值的企業,另一就是具備整併別人能力的企業。」在可預見產生多贏整合的前提下,大聯大日後的營運成績勢必值得眾人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