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網本之前世今生
2009-07-06
─專訪大聯大行銷管理處副總經理林春杰 (本文摘錄自中國媒體電子工程專輯)
從無心插柳,到風起雲湧
臺灣的筆記型電腦(NB)總出貨量占全球市場八成,而據估計,臺灣廠商也囊括全球60%上網本市場。儘管在談論“山寨”話題時,有人調侃臺灣也曾為日美高新產品進行山寨製造。但我們不得不折服臺灣廠商在上網本市場上的創新與領先。在華碩沒有推出EeePC之前,臺灣的ODM決定通過低成本NB走出一條自己的路。但是金融海嘯的影響,致使一些臺灣廠商採用了Intel的MID平臺來做低成本NB,使得MID市場還未成功,反倒讓華碩EeePC殺開一片“藍海”。
在臺灣,只要是跟PC相關的,無論是生產桌上型電腦、NB、主機板還是上網本的廠商,基本都具有自己的R&D團隊。上游晶片供應商有新的產品出來後,都會有相關的參考設計提供給客戶,比如臺灣的華碩以及廣達(quanta)、緯創(wistron)、仁寶(compal)和英業達(inventec)等。他們的設計先會基於CPU提供商的一些參考設計,然後再進行修改優化,增加功能或根據客戶定制的規格進行設計。而臺灣的這些廠商的R&D能力又各有特點。諸如廣達、仁寶這類ODM,他們不做品牌而只幫戴爾、惠普、聯想、NEC、東芝這些國際品牌代工。宏基Acer主要針對產品定義,也有部分R&D來主導系統設計,但產品組裝則會找廣達、緯創去生產。而華碩(Asus)之前因為有過代工主機板和NB的經驗,並且同時有自己品牌的產品,因此具有很強的上網本R&D能力。
華碩推EeePC的時候沒人看好,Acer當初也只是在觀望,可上網本市場起來後Acer也立刻跳了進來。現在,華碩和Acer已經把上網本的做成了一個主流,並使得美國、日本的國際品牌NB供應商也紛紛加入這個他們曾經不以為然的市場。所以,從最初臺灣廠商生產低成本NB的打算,到採用MID CPU設計EeePC,最終發展成為今天紅火的上網本市場,一切可謂都是無心插柳!
大聯大(WPG)行銷管理處副總經理林春杰在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Intel是否有以退為進的打算不得而知,但據多方資訊而估計的原因是,當金融海嘯來臨時上游半導體供應商普遍對未來市場信心不足,遂而減少產品線,甚至採取其他行動,造成人員缺乏或員工無薪假、工廠關閉等。而應用市場的迅速回暖,使前期的過度反應導致產能上的失調,從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貨現象。他同時指明,提升生產率是需要一定時間的,估計大約要兩三個月才可以恢復正常。
未了的“芯”事
華碩兩年前開發的EeePC和現在的上網本是有一個距離的。它最初採用7寸屏,也把很多的PC功能給拿掉,而且只支持Linux以擺脫Wintel架構節約成本。而現在的上網本的硬體結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,單顯示幕幕就從7寸發展到如今主流的10.2寸,甚至12.1寸。不過,上網本市場,尤其是12.1寸屏以上的上網本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對NB市場產生了影響。從不容樂觀的Intel第一季度財報來看,也多少驗證了業界普遍認為的這種看法。因為其第一季總產值還算處於業界的意料之中,而且整體出貨量增長不錯。但由於低迷的市場環境致使上網本受到消費者的追捧,令ATOM產品出貨量飆升,可ATOM單價和其他用於全功能PC和NB的高利潤產品的單價卻是相去甚遠。
大聯大的林春杰指出,上網本其實就好像是一把雙刃劍,對Intel來說是兩難的,使其圍困於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境況。同時,10.2寸屏能成為市場主流也並不是Intel所能主宰,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對於五代面板廠,10.2寸的切割良率很高,也是最具經濟效益的。而上網本原是Inel要極力阻止的低成本市場,但隨著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流行,也已無法再力挽狂瀾了。上網本使用12.1寸屏會進一步侵蝕傳統NB市場,Intel當然不希望上網本來打亂其產品的整體定位,所以進而聲稱要以市場分隔策略對ATOM的應用進行嚴格“定位”,並將以CULV(超低電壓)處理器平臺緩解12.1寸上網本對其整體業務的影響。誠然,市場分隔似乎在Intel的運籌帷幄當中;但其未來最大的“芯”事無疑卻來自於與ARM處理器的競爭,儘管面對ARM的來勢洶洶Intel目前表現得還較為平靜。
從無心插柳,到風起雲湧
臺灣的筆記型電腦(NB)總出貨量占全球市場八成,而據估計,臺灣廠商也囊括全球60%上網本市場。儘管在談論“山寨”話題時,有人調侃臺灣也曾為日美高新產品進行山寨製造。但我們不得不折服臺灣廠商在上網本市場上的創新與領先。在華碩沒有推出EeePC之前,臺灣的ODM決定通過低成本NB走出一條自己的路。但是金融海嘯的影響,致使一些臺灣廠商採用了Intel的MID平臺來做低成本NB,使得MID市場還未成功,反倒讓華碩EeePC殺開一片“藍海”。
在臺灣,只要是跟PC相關的,無論是生產桌上型電腦、NB、主機板還是上網本的廠商,基本都具有自己的R&D團隊。上游晶片供應商有新的產品出來後,都會有相關的參考設計提供給客戶,比如臺灣的華碩以及廣達(quanta)、緯創(wistron)、仁寶(compal)和英業達(inventec)等。他們的設計先會基於CPU提供商的一些參考設計,然後再進行修改優化,增加功能或根據客戶定制的規格進行設計。而臺灣的這些廠商的R&D能力又各有特點。諸如廣達、仁寶這類ODM,他們不做品牌而只幫戴爾、惠普、聯想、NEC、東芝這些國際品牌代工。宏基Acer主要針對產品定義,也有部分R&D來主導系統設計,但產品組裝則會找廣達、緯創去生產。而華碩(Asus)之前因為有過代工主機板和NB的經驗,並且同時有自己品牌的產品,因此具有很強的上網本R&D能力。
華碩推EeePC的時候沒人看好,Acer當初也只是在觀望,可上網本市場起來後Acer也立刻跳了進來。現在,華碩和Acer已經把上網本的做成了一個主流,並使得美國、日本的國際品牌NB供應商也紛紛加入這個他們曾經不以為然的市場。所以,從最初臺灣廠商生產低成本NB的打算,到採用MID CPU設計EeePC,最終發展成為今天紅火的上網本市場,一切可謂都是無心插柳!
大聯大(WPG)行銷管理處副總經理林春杰在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Intel是否有以退為進的打算不得而知,但據多方資訊而估計的原因是,當金融海嘯來臨時上游半導體供應商普遍對未來市場信心不足,遂而減少產品線,甚至採取其他行動,造成人員缺乏或員工無薪假、工廠關閉等。而應用市場的迅速回暖,使前期的過度反應導致產能上的失調,從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貨現象。他同時指明,提升生產率是需要一定時間的,估計大約要兩三個月才可以恢復正常。
未了的“芯”事
華碩兩年前開發的EeePC和現在的上網本是有一個距離的。它最初採用7寸屏,也把很多的PC功能給拿掉,而且只支持Linux以擺脫Wintel架構節約成本。而現在的上網本的硬體結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,單顯示幕幕就從7寸發展到如今主流的10.2寸,甚至12.1寸。不過,上網本市場,尤其是12.1寸屏以上的上網本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對NB市場產生了影響。從不容樂觀的Intel第一季度財報來看,也多少驗證了業界普遍認為的這種看法。因為其第一季總產值還算處於業界的意料之中,而且整體出貨量增長不錯。但由於低迷的市場環境致使上網本受到消費者的追捧,令ATOM產品出貨量飆升,可ATOM單價和其他用於全功能PC和NB的高利潤產品的單價卻是相去甚遠。
大聯大的林春杰指出,上網本其實就好像是一把雙刃劍,對Intel來說是兩難的,使其圍困於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境況。同時,10.2寸屏能成為市場主流也並不是Intel所能主宰,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對於五代面板廠,10.2寸的切割良率很高,也是最具經濟效益的。而上網本原是Inel要極力阻止的低成本市場,但隨著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流行,也已無法再力挽狂瀾了。上網本使用12.1寸屏會進一步侵蝕傳統NB市場,Intel當然不希望上網本來打亂其產品的整體定位,所以進而聲稱要以市場分隔策略對ATOM的應用進行嚴格“定位”,並將以CULV(超低電壓)處理器平臺緩解12.1寸上網本對其整體業務的影響。誠然,市場分隔似乎在Intel的運籌帷幄當中;但其未來最大的“芯”事無疑卻來自於與ARM處理器的競爭,儘管面對ARM的來勢洶洶Intel目前表現得還較為平靜。